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_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详细

       对于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典故?

2.的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3.成语故事有那些?

4.简短成语故事大全20篇

5.成语故事有哪些?

6.《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_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详细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典故?

       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真的太多了,比如诸葛亮的舌战群儒、空城计、三气周瑜,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如鱼得水,刘禅的乐不思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望梅止渴、错杀吕伯奢、割须弃袍,诸葛亮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给刘备的锦囊妙计,诸葛亮的羽扇纶巾,曹操得陇望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大意失荆州、单刀赴会、刮骨疗伤、水淹七军等等。

       特别是诸葛亮,身上的典故真是多的数不胜数。舌战群儒真的是看的人热血澎湃,这件事情是建立在江东的人不愿意同刘备结盟,诸葛亮受邀于鲁肃,去江东说服众人,一桩桩一件件,诸葛亮反驳得就头头是道,让江东的那帮文臣哑口无言。诸葛亮无疑是能言善辩的,面对这么多的文官压阵,丝毫不慌张,脸上依旧云淡风轻。

       锦囊妙计也是诸葛亮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为了加固孙刘联盟,孙权对刘备提出联姻的想法,想让刘备迎娶自己的亲妹妹孙尚香。这一点是周瑜想出来的,为的就是干掉刘备。他们给刘备开的条件是刘备必须入赘,也就是长居江东。这真的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去吧,会有生命危险,不去吧,又会被说刘备并不是真心与江东结盟。

       江东是一定要去的,孙尚香也是要娶的,不过要保证刘备的绝对安全。诸葛亮给了陪同刘备去往江东的赵云三个锦囊,到了时候依次打开。结果真的就凭借着这三条锦囊妙计破了周瑜的诡计。还有就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借东风,为的不是江东,而是打败曹操。也算是一段传奇了。另外还有羽扇纶巾,这是诸葛亮即将仙逝,给众将士抗击司马懿军队的抵御之策。

       诸葛亮死后没有发丧,司马懿并不知道诸葛亮已死,但是又听到一些诸葛亮死去的流言,在乘胜追击蜀军的时候,见诸葛亮坐着轮椅出来,都溃不成军,四散逃亡。但其实轮椅上坐的是有着羽扇纶巾的木头人。我们在感慨诸葛亮料事如神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诸葛亮连死都在为蜀汉考虑,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的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1、画蛇添足:有一群人比赛画蛇,谁画的快就有酒喝。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

       2、买椟还珠: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下了匣子,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3、刻舟求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是我的剑从这儿掉下去的。”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5、杯弓蛇影: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他再次请那位朋友在原来的地方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6、画龙点睛: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7、盲人摸象: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

       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8、惊弓之鸟: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可以不射中鸟就能使鸟掉下来。”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

       更羸随便射了一箭,(箭没有射中大雁,)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鸟!”

       魏王更纳闷了:“先生凭什么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见弓弦响声便奋力向上飞,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9、闻鸡起舞: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10、囊萤映雪: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成语故事有那些?

        一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 鼎足三分, 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 桃 园 三 结 义

        三 顾 茅 庐

        官 渡 大 战 后, 曹 操 打 败 了 刘 备。 刘 备 只 得 投 靠 刘 表。

        曹 操 为 得 到 刘 备 的 谋 士 徐 庶, 就 慌 称 徐 庶 的 母 亲 病 了, 让 徐 庶 立 刻 去 许 都。 徐 庶 临 走 时 告 诉 刘 备, 隆 中 有 个 奇 才 叫 诸 葛 亮, 如 果 能 得 到 他 的 帮 助, 就 可 以 得 到 天 下 了。

        第 二 天, 刘 备 就 和 关 羽、 张 飞 带 着 礼 物, 到 隆 中 去 拜 访 诸 葛 亮。 谁 知 诸 葛 亮 刚 好 出 游 去 了, 书 童 也 说 不 准 什 么 时 候 回 来。 刘 备 只 好 回 去 了。

        过 了 几 天, 刘 备 和 关 羽。 张 飞 冒 着 大 雪 又 来 到 诸 葛 亮 的 家。 刘 备 看 见 一 个 青 年 正 在 读 书, 急 忙 过 去 行 礼。 可 那 个 青 年 是 诸 葛 亮 的 弟 弟。 他 告 诉 刘 备, 哥 哥 被 朋 友 邀 走 了。 刘 备 非 常 失 望, 只 好 留 下 一 封 信, 说 渴 望 得 到 诸 葛 亮 的 帮 助, 平 定 天 下。

        转 眼 过 了 新 年, 刘 备 选 了 个 好 日 子, 有 一 次 来 到 隆 中。 这 次, 诸 葛 亮 正 好 在 睡 觉。 刘 备 让 关 羽、 张 飞 在 门 外 等 候, 自 己 在 台 阶 下 静 静 地 站 着。 过 了 很 长 时 间, 诸 葛 亮 才 醒 来, 刘 备 向 他 请 教 平 定 天 下 的 办 法。

        诸 葛 亮 给 刘 备 分 析 了 天 下 的 形 势, 说:“ 北 让 曹 操 占 天 时, 南 让 孙 权 占 地 利, 将 军 可 占 人 和, 拿 下 西 川 成 大 业, 和 曹、 孙 成 三 足 鼎 立 之 势。” 刘 备 一 听, 非 常 佩 服, 请 求 他 相 助。 诸 葛 亮 答 应 了。 那 年 诸 葛 亮 才 27 岁。

        二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10个)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三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详解)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

        鼎足三分,

        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

        桃

        园

        三

        结

        义

        四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桃园结义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望梅解渴

        五 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故事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

        舌战群儒,六出祁山,如嚼鸡肋,三英战吕布,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乐不思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

        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坚壁清野,

        七步之才,才占八斗,七步成诗,骨肉相残,巢毁卵破,

        一身是胆,顾曲周郎,超群绝伦,如鱼得水,如饮醇醪,

        髀肉复生,步步为营,偃旗息鼓,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

        欲擒故纵,吴下阿蒙,刮骨疗毒,计收姜维,江东赴会,

        吕布戏貂禅,击鼓骂曹,蒋干盗书,走马荐诸葛,愿打愿挨,

        张飞赔罪,义放曹操,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初出茅庐,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单骑救主,横槊赋诗,马跃檀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身在曹营心在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

        1、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2、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3、七擒七纵qī qín qī zòng: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

        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

        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4、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5、七步成诗qī bù chéng shī:

        曹 *** 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七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生词本

        基本释义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褒义

        出 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八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那是黄琬,还吕伯奢?!

        他小妾

        春香和表弟

        苗泽偷情,将他(黄琬)和马腾的杀版操计划告了密。权

        最后,曹操说苗泽为了女人害他大哥一家

        留他何用?把他宰了

        以后看清人问什么在回答,这里根本没吕伯奢什么事!

        成语:恩将仇报

        九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

        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十 三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安身之地

        傲慢少礼

        傲睨得志

        傲睨自若

        傲贤慢士

        懊悔无及

        班师回朝

        宝刀不老

        饱学之士

        倍道而进

        秉烛待旦

        不成体统

        不置褒贬

        残暴不仁

        苍生涂炭

        尺寸可取

        赤膊上阵

        赤身露体

        初出茅庐

        村野匹夫

        大吉大利

        大计小用

        大仁大义

        大展经纶

        刀枪剑戟

        得而复失

        灯烛辉煌

        抵足而眠

        恩荣并济

        恩怨分明

        法不徇情

        反败为胜

        反戈一击

        费力劳心

        焚香礼拜

        鼓角齐鸣

        官轻势微

        光辉灿烂

        光阴荏苒

        鬼神不测

        诡计多端

        横行无忌

        虎入羊群

        虎体熊腰

        缓兵之计

        荒* ***

        击鼓鸣金

        骄兵之计

        锦囊妙计

        举善荐贤

        开基立业

        空城计

        孔孟之道

        宽以待人

        狼心狗行

        老弱残兵

        力排众议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漫山遍野

        闷闷不乐

        目不邪视

        能征惯战

        怒目而视

        赔了夫人又折兵

        泼油救火

        器宇轩昂

        气宇轩昂

        强词夺理

        青山不老

        情同骨肉

        曲意逢迎

        忍辱偷生

        身不由己

        身在曹营心在汉

        神鬼莫测

        声威大震

        尸横遍野

        手无寸铁

        束手待毙

        贪心不足

        天愁地惨

        徒有虚名

        土鸡瓦犬

        推诚相见

        屯粮积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死不辞

        威风凛凛

        无计可施

        无名小卒

        勿怠勿忘

        物伤其类

        先礼后兵

        笑容可掬

        心胆俱裂

        心怀叵测

        心术不正

        胸怀大志

        休声美誉

        虚废词说

        削铁如泥

        养精畜锐

        摇摇欲坠

        一面之词

        倚势凌人

        引虎自卫

        隐介藏形

        有机可乘

        择主而事

        张灯结彩

        招兵买马

        坐视不救

        昂然直入

        把薪助火

        半筹莫展

        背若芒刺

        拨云雾见青天

        别作良图

        兵精粮足

        步罡踏斗

        才薄智浅

        长驱直进

        赤身裸体

        踌躇不决

        初生之犊不惧虎

        大雨滂沱

        等闲之辈

        低头丧气

        东荡西除

        东冲西突

        蠹政病民

        反覆无常

        犯颜苦谏

        放鱼入海

        放龙入海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封金挂印

        奋武扬威

        凤毛鸡胆

        割恩断义

        虎踞鲸吞

        荒*无道

        魂亡胆落

        金波玉液

        鸠夺鹊巢

        旧病复发

        开基创业

        口似悬河

        旷世逸才

        老成练达

        泪流满面

        留恋不舍

        略无忌惮

        落荒而走

        命若悬丝

        谋事在人

        鸣金收军

        怒气填胸

        女大须嫁

        剖肝沥胆

        七步成章

        凄然泪下

        器宇不凡

        趋吉避凶

        仁义之兵

        仁义之师

        柔能克刚

        肉颤心惊

        色厉胆薄

        山崩地陷

        舌战群儒

        神鬼难测

        势不可当

        束手就缚

        束手待死

        松形鹤骨

        随波逐浪

        四海飘零

        天崩地塌

        同心合胆

        忘恩背义

        卧床不起

        闲杂人等

        笑傲风月

        心绪如麻

        星月交辉

        虚虚实实

        揎拳裸袖

        燕颔虎须

        扬武耀威

        佯输诈败

        养精蓄锐

        一家老小

        一面之辞

        以卵敌石

        以私废公

        鹰视狼顾

        云屯雨集

        运筹决策

        运筹决算

        掌上观文

        知遇之恩

        执鞭随镫

        指南攻北

        指囷相赠

        自有公论

        昂然而入

        赤膊上阵

        拼音: chì bó shàng zhèn

        解释: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近义词: 赤手上阵、轻装上阵

        反义词: 披挂上阵、披坚执锐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马超为报杀父之仇率军在渭河一带与曹操激战。曹操大将许褚一时杀得性起,干脆脱掉盔甲赤膊上阵,与马超大战一天,还不分胜负。

简短成语故事大全20篇

       1.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 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 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6. 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7. 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8. 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9. 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0. 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11. 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12. 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 千载难逢

       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

       [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14. 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5. 得过且过

       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夏天是它们羽毛丰满的季节。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到了冬天,羽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注释]且:暂且,不作长远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16. 得意忘形

       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17. 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8. 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释]假:借着,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势欺压人。

       19. 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20. 半途而废

       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注释]废: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21.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一般连用。

       22. 鹤立鸡群

       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最优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3. 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24. 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25. 一日千里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26. 对症下药

       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

       [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也作“对症用药”。

       27. 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 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注释]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团体共同渡过危难。

       29.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注释]负:背着。荆:荆条。

       [提示]比喻向人认错赔罪。

       30. 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注释]甘:心甘情愿。下风:风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别人,认为自己不如对方。

       31.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

       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32. 自相矛盾

       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3. 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门铃,又怕门铃响起来。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结果被主人当场捉住了。他惊奇地问主人:“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人说:“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注释]掩:遮盖,捂。盗:偷。

       [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34. 天罗地网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注释]罗:捕鸟的网。

       [提示]形容包围严密。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35. 守株待兔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注释]株:树桩子。

       [提示]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36. 打草惊蛇

       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是个贪官。为了给他敲敲警钟,人们联名写信,状告他手下的一个主簿。告状信上列举的罪行,件件都与王鲁这个县令有牵连。心慌意乱的王鲁,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写下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思想:“你虽然打草,我已经惊蛇。”

       [提示]比喻自己的行为使对方有所察觉和防备。

       37. 黄粱一梦

       从前,有个穷书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觉时,道士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这时,店主正在煮黄粱米饭,穷书生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活得十分阔绰,官运亨通。最后梦见自己快要病死时,忽然惊醒。醒后,看见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原来自己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梦而已。

       [注释]黄粱:黄小米,这里指黄小米饭。

       [提示]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38. 鸡犬不宁

       唐朝时,柳宗元劝说一个捕蛇者去种田,那人却说:“种田,苛捐杂税繁多,官吏逼债又凶,闹得鸡和狗都不得安宁。我干捕蛇这行当虽然有生命危险;但是也比种田要强。”柳宗元不由得感叹道:“这样残酷地压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还凶啊!”

       [注释]宁:安宁。

       [提示]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39. 骄兵必败

       公元前65年,汉宣帝派军攻打车师国,被匈奴所困。消息传来,将军赵充国认为,匈奴势力微弱,可以此为由向他们发动进攻。御史魏相认为,自恃强大,对外炫耀武力,是骄兵,骄兵轻敌是一定要失败的。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劝谏,没有出兵。

       [提示]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40. 无能为力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提示]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41. 锦囊妙计

       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妹妹结婚,然后扣住刘备,逼他归还南郡。刘备按诸葛亮给他的藏在三个锦囊中的三条计策行事,结果在他的保护下,安全地回到了荆州。

       [注释]锦囊: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

       [提示]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42. 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注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

       [提示]指读书有很多好处。

       43. 开天辟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只大鸡蛋。而人类的祖先盘古,顶破了“蛋壳”。其中轻而清的物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了地。盘古头顶天,脚撑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盘古也高一丈,用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任务。

       [提示]现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44.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不慎将佩剑掉进江里,他立即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同船的人问他:“你刻这个记号有什么用?”楚国人说:“刚才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一会儿我可以顺着这个记号下去找。”等船靠了岸,楚国人就从做上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提示]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45. 空中楼阁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看见别人的三层楼房,心里十分羡慕,决定也造一座。他要求找来的工匠只造第三层楼,第一层、第二层统统不要。工匠们听了哭笑不得,说:“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没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怎么能盖起第三层呢?”

       [提示]比喻脱离实际的谬论或虚构的事物。

       46. 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注释]释:放下。负:负担。

       [提示]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47. 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48. 千钧一发

       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提示]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49.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他回答:“抽不出时间。”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注释]释:放开。卷:书本。

       [提示]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50. 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个晚上,他在大树底下乘凉。突然间,一个美丽的仙女从天上飘然而来。郭翰发现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连一条衣缝也没有,他惊奇地问道:“你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缝的,怎么会有衣缝呢?”

       [提示]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51. 名落孙山

       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虽考取了最后一名但是仍然榜上有名。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我儿子考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

       [提示]比喻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52. 塞翁失马

       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翁:老头儿。

       [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53.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54. 安居乐业

       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提示]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5. 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注释]反:推及,推论。

       [提示]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56. 班门弄斧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注释]班:鲁班,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

       [提示]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

成语故事有哪些?

        #儿童故事#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中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简短成语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简短成语故事: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2.简短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简短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门铃,又怕门铃响起来。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结果被主人当场捉住了。他惊奇地问主人:“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人说:“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注释]掩:遮盖,捂。盗:偷。

        [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4.简短成语故事:天罗地网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注释]罗:捕鸟的网。

        [提示]形容包围严密。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5.简短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注释]株:树桩子。

        [提示]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6.简短成语故事:打草惊蛇

        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是个贪 官。为了给他敲敲警钟,人们联名写信,状告他手下的一个主簿。告状信上列举的罪行,件件都与王鲁这个县令有牵连。心慌意乱的王鲁,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写下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思想:“你虽然打草,我已经惊蛇。”

        [提示]比喻自己的行为使对方有所察觉和防备。

        

        7.简短成语故事:黄粱一梦

        从前,有个穷书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觉时,道士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这时,店主正在煮黄粱米饭,穷书生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活得十分阔绰,官运亨通。最后梦见自己快要病死时,忽然惊醒。醒后,看见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原来自己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梦而已。

        [注释]黄粱:黄小米,这里指黄小米饭。

        [提示]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8.简短成语故事:鸡犬不宁

        唐朝时,柳宗元劝说一个捕蛇者去种田,那人却说:“种田,苛捐杂税繁多,官吏逼债又凶,闹得鸡和狗都不得安宁。我干捕蛇这行当虽然有生命危险;但是也比种田要强。”柳宗元不由得感叹道:“这样残酷地压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还凶啊!”

        [注释]宁:安宁。

        [提示]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9.简短成语故事:骄兵必败

        公元前65年,汉宣帝派军攻打车师国,被匈奴所困。消息传来,将军赵充国认为,匈奴势力微弱,可以此为由向他们发动进攻。御史魏相认为,自恃强大,对外炫耀武力,是骄兵,骄兵轻敌是一定要失败的。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劝谏,没有出兵。

        [提示]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10.简短成语故事:无能为力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11.简短成语故事:锦囊妙计

        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妹妹结婚,然后扣住刘备,逼他归还南郡。刘备按诸葛亮给他的藏在三个锦囊中的三条计策行事,结果在他的保护下,安全地回到了荆州。

        [注释]锦囊: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

        [提示]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12.简短成语故事: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注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

        [提示]指读书有很多好处。

        

        13.简短成语故事:开天辟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只大鸡蛋。而人类的祖先盘古,顶破了“蛋壳”。其中轻而清的物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了地。盘古头顶天,脚撑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盘古也高一丈,用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任务。

        [提示]现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14.简短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不慎将佩剑掉进江里,他立即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同船的人问他:“你刻这个记号有什么用?”楚国人说:“刚才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一会儿我可以顺着这个记号下去找。”等船靠了岸,楚国人就从做上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提示]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15.简短成语故事:空中楼阁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看见别人的三层楼房,心里十分羡慕,决定也造一座。他要求找来的工匠只造第三层楼,第一层、第二层统统不要。工匠们听了哭笑不得,说:“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没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怎么能盖起第三层呢?”

        [提示]比喻脱离实际的谬论或虚构的事物。

        

        16.简短成语故事: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注释]释:放下。负:负担。

        [提示]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17.简短成语故事: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18.简短成语故事:千钧一发

        西汉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提示]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19.简短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他回答:“抽不出时间。”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注释]释:放开。卷:书本。

        [提示]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20.简短成语故事: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个晚上,他在大树底下乘凉。突然间,一个美丽的仙女从天上飘然而来。郭翰发现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连一条衣缝也没有,他惊奇地问道:“你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缝的,怎么会有衣缝呢?”

       

《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1.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 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 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6. 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7. 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8. 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9. 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0. 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11. 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12. 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 千载难逢

       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

       [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14. 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5. 得过且过

       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夏天是它们羽毛丰满的季节。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到了冬天,羽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注释]且:暂且,不作长远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16. 得意忘形

       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17. 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8. 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释]假:借着,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势欺压人。

       19. 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20. 半途而废

       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注释]废: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21.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一般连用。

       22. 鹤立鸡群

       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最优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3. 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24. 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25. 一日千里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26. 对症下药

       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

       [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也作“对症用药”。

       27. 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 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注释]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团体共同渡过危难。

       29.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注释]负:背着。荆:荆条。

       [提示]比喻向人认错赔罪。

       30. 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注释]甘:心甘情愿。下风:风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别人,认为自己不如对方。

       31.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

       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32. 自相矛盾

       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3. 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门铃,又怕门铃响起来。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结果被主人当场捉住了。他惊奇地问主人:“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人说:“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注释]掩:遮盖,捂。盗:偷。

       [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34. 天罗地网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注释]罗:捕鸟的网。

       [提示]形容包围严密。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35. 守株待兔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注释]株:树桩子。

       [提示]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36. 打草惊蛇

       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是个贪官。为了给他敲敲警钟,人们联名写信,状告他手下的一个主簿。告状信上列举的罪行,件件都与王鲁这个县令有牵连。心慌意乱的王鲁,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写下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思想:“你虽然打草,我已经惊蛇。”

       [提示]比喻自己的行为使对方有所察觉和防备。

       37. 黄粱一梦

       从前,有个穷书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觉时,道士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这时,店主正在煮黄粱米饭,穷书生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活得十分阔绰,官运亨通。最后梦见自己快要病死时,忽然惊醒。醒后,看见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原来自己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梦而已。

       [注释]黄粱:黄小米,这里指黄小米饭。

       [提示]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38. 鸡犬不宁

       唐朝时,柳宗元劝说一个捕蛇者去种田,那人却说:“种田,苛捐杂税繁多,官吏逼债又凶,闹得鸡和狗都不得安宁。我干捕蛇这行当虽然有生命危险;但是也比种田要强。”柳宗元不由得感叹道:“这样残酷地压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还凶啊!”

       [注释]宁:安宁。

       [提示]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39. 骄兵必败

       公元前65年,汉宣帝派军攻打车师国,被匈奴所困。消息传来,将军赵充国认为,匈奴势力微弱,可以此为由向他们发动进攻。御史魏相认为,自恃强大,对外炫耀武力,是骄兵,骄兵轻敌是一定要失败的。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劝谏,没有出兵。

       [提示]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40. 无能为力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提示]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41. 锦囊妙计

       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妹妹结婚,然后扣住刘备,逼他归还南郡。刘备按诸葛亮给他的藏在三个锦囊中的三条计策行事,结果在他的保护下,安全地回到了荆州。

       [注释]锦囊: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

       [提示]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42. 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注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

       [提示]指读书有很多好处。

       43. 开天辟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只大鸡蛋。而人类的祖先盘古,顶破了“蛋壳”。其中轻而清的物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了地。盘古头顶天,脚撑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盘古也高一丈,用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任务。

       [提示]现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44.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不慎将佩剑掉进江里,他立即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同船的人问他:“你刻这个记号有什么用?”楚国人说:“刚才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一会儿我可以顺着这个记号下去找。”等船靠了岸,楚国人就从做上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提示]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45. 空中楼阁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看见别人的三层楼房,心里十分羡慕,决定也造一座。他要求找来的工匠只造第三层楼,第一层、第二层统统不要。工匠们听了哭笑不得,说:“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没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怎么能盖起第三层呢?”

       〖懊悔无及〗 成语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傲睨得志〗 成语典故: 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昂然而入〗 成语典故: 须臾,李恢昂然而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昂然直入〗 成语典故: 何进昂然直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安身之处〗 成语典故: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安身之地〗 成语典故: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

       〖傲贤慢士〗 成语典故: 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步步为营〗 成语典故: 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71回

       〖败兵折将〗 成语典故: 袁本初败兵折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

       〖不测风云〗 成语典故: 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李定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不成体统〗 成语典故: 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不此之图〗 成语典故: 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

       〖不次之图〗 成语典故: 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宝刀不老〗 成语典故: 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

       〖步罡踏斗〗 成语典故: [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

       〖兵精粮足〗 成语典故: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不可造次〗 成语典故: 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兵疲意阻〗 成语典故: 诸公不知兵法,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背若芒刺〗 成语典故: 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病势尪羸〗 成语典故: 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不世之略〗 成语典故: 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避凶就吉〗 成语典故: 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

       〖避嫌守义〗 成语典故: 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

       〖把薪助火〗 成语典故: 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饱学之士〗 成语典故: 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拨云雾见青天〗 成语典故: 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不置褒贬〗 成语典故: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别作良图〗 成语典故: 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出榜安民〗 成语典故: 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赤膊上阵〗 成语典故: 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

       〖才薄智浅〗 成语典故: 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

       〖踌躇不定〗 成语典故: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踌躇不决〗 成语典故: 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草船借箭〗 成语典故: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尺寸可取〗 成语典故: 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

       〖初出茅庐〗 成语典故: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唇齿之戏〗 成语典故: 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乘其不备〗 成语典故: 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赤身裸体〗 成语典故: 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谁或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

       〖赤身露体〗 成语典故: 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睡或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初生之犊不惧虎〗 成语典故: 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才疏智浅〗 成语典故: 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尘头大起〗 成语典故: 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

       〖赤体上阵〗 成语典故: 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9回

       〖才望兼隆〗 成语典故: 今卿亦须荐一才望高隆者,代卿为妙。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残贤害善〗 成语典故: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

       〖村野匹夫〗 成语典故: 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东冲西突〗 成语典故: 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

       〖得而复失〗 成语典故: 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大获全胜〗 成语典故: 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大吉大利〗 成语典故: 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大计小用〗 成语典故: 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丁宁告戒〗 成语典故: 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6回

       〖刀枪剑戟〗 成语典故: 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大仁大义〗 成语典故: 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也大仁大义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

       〖胆丧心惊〗 成语典故: 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低头丧气〗 成语典故: 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答问如流〗 成语典故: 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

       〖等闲人物〗 成语典故: 操还营自思:‘孙权非等闲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

       〖等闲视之〗 成语典故: 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等闲之辈〗 成语典故: 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等闲之人〗 成语典故: 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大雨滂沱〗 成语典故: 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装尽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

       〖大言欺人〗 成语典故: 军败于当阳,詈穷于夏口,亘亘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地远山险〗 成语典故: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明日复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蠹政病民〗 成语典故: 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抵足而眠〗 成语典故: 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

       〖抵足而卧〗 成语典故: 一日,众官皆散,权(孙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灯烛辉煌〗 成语典故: 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大展经纶〗 成语典故: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成语典故: 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

       〖恩荣并济〗 成语典故: 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恩怨分明〗 成语典故: 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反败为胜〗 成语典故: 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

       〖法不徇情〗 成语典故: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纷纷穰穰〗 成语典故: 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见蛮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

       〖反覆无常〗 成语典故: 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成语典故: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第一回

       〖封金挂印〗 成语典故: [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

       〖反客为主〗 成语典故: 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凤毛鸡胆〗 成语典故: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繁礼多仪〗 成语典故: 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费力劳心〗 成语典故: 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

       〖放龙入海〗 成语典故: 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成语典故: 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

       〖奋武扬威〗 成语典故: [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拂袖而起〗 成语典故: 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

       〖放鱼入海〗 成语典故: 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

       〖滚鞍下马〗 成语典故: 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各霸一方〗 成语典故: 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

       〖骨颤肉惊〗 成语典故: 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深奥血污……不知主何吉凶?’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盖地而来〗 成语典故: 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写‘天公将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割恩断义〗 成语典故: 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股肱心腹〗 成语典故: 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葛巾布袍〗 成语典故: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

       〖国家大计〗 成语典故: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

       〖鼓角齐鸣〗 成语典故: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官轻势微〗 成语典故: 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

       〖骨肉之恩〗 成语典故: 孤亦何不待卿以骨肉之情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骨肉之情〗 成语典故: 孤亦何不待卿以骨肉之情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成语典故: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

       〖过五关,斩六将〗 成语典故: 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

       〖割须换袍〗 成语典故: 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

       〖割须弃袍〗 成语典故: 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

       〖光阴荏苒〗 成语典故: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鼓噪四起〗 成语典故: 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缓兵之计〗 成语典故: 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

       〖虎荡羊群〗 成语典故: 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虎踞鲸吞〗 成语典故: 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好谋无断〗 成语典故: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

       〖好乱乐祸〗 成语典故: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漂狡锋协,好乱乐祸。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虎狼之穴〗 成语典故: 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红旗招展〗 成语典故: 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虎入羊群〗 成语典故: 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

       〖虎体熊腰〗 成语典故: 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何往不利〗 成语典故: 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

       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好了,今天关于“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